——新疆華凌工貿(集團)熱力有限責任公司2020抗擊疫情紀實
2020庚子年的春節,一場突如其來的戰“疫”打響。
“武漢加油”“中國加油”不止是一句口號,更是行動。新疆華凌工貿(集團)熱力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“華凌熱力”)140名員工肩扛453萬平方米供熱任務,以“戰疫情、保供熱”的方式與烏魯木齊人民一道抗擊疫情。
在舉國上下戮力同心抗擊疫情期間,華凌熱力迅速啟動應急預案,建立聯動機制,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安全生產。
按(an)照政府疫情防(fang)(fang)控要求(qiu),做好重(zhong)點區域和重(zhong)點人群的(de)(de)防(fang)(fang)疫措(cuo)施(shi),加強對(dui)運行人員(yuan)、維(wei)護(hu)人員(yuan)、檢(jian)修人員(yuan)的(de)(de)防(fang)(fang)護(hu),嚴格執行生產區域戴口罩、常消毒、測體溫、管出入等基(ji)礎防(fang)(fang)護(hu)措(cuo)施(shi);
▲員(yuan)工進行(xing)測溫
▲進出(chu)車輛(liang)進行消(xiao)殺(sha)
每班50名員工,設立最小方式的備用值、班組以應對突發情況;
▲鍋爐房值班人員
▲鍋爐房進行消毒(du)
加強設備巡查、檢修消缺(que)以及技(ji)改項目(mu)的管理,保(bao)證(zheng)設備安全、供熱(re)安全;
▲窨井內調節(jie)控制器
預防春(chun)節期(qi)間降(jiang)雪、降(jiang)溫等惡(e)劣天(tian)氣的出(chu)現(xian),主動提高供熱(re)溫度(du),充分保證熱(re)用戶的采暖需求;
▲上門(men)維修用戶家中(zhong)采暖(nuan)器(qi)
加大巡(xun)視(shi)檢(jian)查次(ci)數(shu)和力度(du),進一(yi)步(bu)提高供熱中斷事故檢(jian)修(xiu)人員的應急(ji)指揮(hui)、事故處(chu)置和搶(qiang)修(xiu)救援(yuan)能力;
指導用戶線上報修、自行查修,對于時效性不強的業務進行電話預約或延期辦理,最大程度控制疫情傳播渠道。
▲微信(xin)公布報修電話(hua)
2月20日上午,華凌熱力巡檢人員在巡檢至烏魯木齊市建委換熱站時,發現該站失水量增大,判斷直埋管道漏水。隨后,黨支部書記周威、外網副經理鄒世疆,帶技術員和維修工人一行對建委站7個單位及10個小區二網管線進行了逐步排查。由于管道直埋地下,沒有圖紙參考,加之各種管線錯綜復雜,確定漏水位置難度非常大。經過70多個小時的細致排查,確定了一處管線漏水,長15米、寬2米、深2米。
▲對(dui)搶修現場進行開(kai)挖
漏水點確定后,華凌熱力迅速制定搶修方案,此次搶修由駐廠人員實施,黨支部書記周威隨即動員并協調辦理開挖手續,協調報備挖掘機、運土車及施工人員。由于正處于疫情期間,所有小區封閉管理,人員及車輛不得隨意進出,為搶修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——一行人需前往水磨溝區建設局、水磨溝區供熱辦說明原因,并承諾做好施防疫保障工作;一行人需與開挖現場所在社區做好應急保障工作,與居民提前做好告知工作;一行人協調機械設備及人員所在社區進出請假工作。
搶修當晚,室外氣溫降至零下5度。由于供、回水管部分未保溫造成管線腐蝕漏水,管線漏水點在小區大門口立柱下方且管線上有社區崗亭,給搶修帶來極大困難。經過現場勘查后,又重新制定方案:原管線廢除,重新鋪設2根管線,增加彎頭13個,焊口30余道。
▲搶修施工(gong)
由于地下管線多,必須由人員下坑清土。黨員干部、維修人員輪番下坑作業,汗水打濕的頭發在嚴寒中又凍成了冰珠。午飯、晚飯所有人員均在現場輪流就餐,“人輪換、工不停”。最終歷時17個小時,于2月24日凌晨3點,完成了搶修任務,并對事故現場進行了回填、清理,用實際行動注入了華凌的“溫度”,在這場“大考”中展現出了民企的責任與擔當。
▲搶(qiang)修現(xian)場回(hui)填
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。作為防“疫”主力軍,華凌熱力全體員工沖在“抗疫情、保供熱”的第一線,從生產調度到熱網管理、從搶修現場到各換熱站,從報修中心到客服電話,處處都有華凌熱力的身影,正是他們在守護著千家萬戶的溫暖,踐行著“供好熱,服好務”的莊嚴使命。
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華凌熱力相信,只要堅持堅守,只要無私無畏,海晏河清,民舒物泰必將到來!